< width="585" height="181" data="http://supermontessori.topschool.com.tw/SC20101026KXJ2/DownLoadFile/banner002.swf"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

1. 瑪莉亞、蒙特梭利是誰?                          Top

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是一位義大利籍教育家,也是義大利國內的第一位女醫生。在本世紀初期,她透過長期對兒童的實際接觸與觀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僅改變了當時人們對兒童教育的看法與 做法,也深深的影響了後代。終其一生她將自己投注於教育工作。當她1952年辭世時,已備受世界各地的尊重與矚目 。

 
2.「蒙特梭利教育與教學法」的由來                   Top 

  瑪莉亞、蒙特梭利女士畢業於羅馬大學醫學院後,任職於羅馬大學精神科診所,因而有機會接觸到有特殊需求兒童。工作期間她發覺到發展智力有賴於雙手操作。因此根據對依塔及賽根的研究,而研發整理出合適的教具來幫助特殊兒童學習,後來那些孩子通過了羅馬地區一般兒童舉行的考試,因而聲名大噪,成為風靡一時的傳奇人物。

 為瞭解這方法用於正常幼兒的可能性,她重返羅馬大學研究人類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直到1907年在羅馬聖羅倫茲成立第一所兒童之家,蒙特梭利女士在這裡為心智正常的孩子研製更多教具以提昇幼兒的潛能。同時在觀察中體會瞭解導師所應扮演的角色。在兒童之家,蒙特梭利博士應用在3~6歲的孩童方法,得到驚人的成果,於是歐洲各報爭先報導兒童之家,參觀的人亦絡繹不絕,眾口稱讚,於是各國紛紛成立兒童之家,並邀請蒙特梭利開設師資訓練課程。

由此,可以說明蒙特梭利教育適合所有的孩子。它是全球性的教育。

 
3.蒙特梭利環境有哪些?                           Top
由目前世界各國的蒙特梭利教育分 怖的情形來說,蒙特梭利環境包括: 

 ◎嬰幼兒環境(Nido and Infant Community)專為0~3歲嬰幼兒設置。

 ◎兒童之家(Casa dei Bambini-Elementary environment)專為3~6歲學童設置。

 ◎兒童之家(Casa dei Bambini-Elementary environment)為6~12歲學童設置。

 ◎中學教育(Secondary environment)為12~15歲學童設置。蒙特梭利特別稱這群孩子是「大地兒女」(eral Kinder)。

 
4.蒙特梭利教育為什麼要混齡?                       Top

 蒙特梭利博士由觀察中發現每個人的養成必定會經歷四個特別的發展階段:0~6歲的幼兒期;6~12歲的兒童期;12~18歲的青少年期及18~24的成人期。在每一個發展階段均有其特定的發展目標。人處於每個階段均會出現共通的敏感特質,以幫助她循著特定的方向迅速輕鬆達成該階段的目標。因此唯有將屬於同一階段的孩子聚集在同一個環境裡,教育者方能確實有效創造及經營一個符合該階段的共同目標及共同特質的發展環境。

 在混齡的環境裡,孩子之間的自然年齡差距促成許多相互幫助以及相互學習的機會,而非相互競爭。孩子從不同年齡孩子身上可尋得自己過去及未來的成長軌跡。因此在孩子的人格 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混齡的環境所提供良性社會互動要素更為多元及豐富。

 
5.為何稱為蒙特梭利「環境」?                        Top

 因為蒙特梭利特別強調孩子的學習是自發的,是來自自由的選擇,自己負責,自我成長,進而彼此相輔相成的成長。導師的職責在於「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跟隨孩子」,導師並不是在「教」孩子。

 又蒙特梭利一再強調這是精心準備所「預備好的環境」,故而稱之為「蒙特梭利環境」,或蒙特梭利所命名的「兒童之家」。

 
6.蒙特梭利環境的特色是什麼?                       Top

 蒙特梭利環境是一個依照孩子的需要和發展,經過規劃的人性話語自由開放的學習成長空間,它以生活化的活動方式進行環境裡的各項活動。在準備好的環境中,導師經由觀察然後依孩子個別發展的興趣、步調與需求進行引導後,讓孩子展開自發性的探索與學習。

 在環境中孩子擁有多項自由,可以獨立工作,更可以學習到如何尊重自己與別人以及週遭的一切。

 在混齡環境中,讓孩子以不同於成人的頻率相互觀摩學習,進而增進現代社會中所缺乏的人際互動關係,自然而然的愛的教育蘊育出孩子高人一等的EQ能力。 實為學前教育帶給孩子一切學習的墊腳石。

 
7.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進行些什麼活動?                  Top

 日常生活活動:包括照顧環境、自我照顧、社交禮儀及動作控制。旨在幫助孩子發展秩序感、獨立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感官活動:透過具體的教具與活動建立孩子的抽象概念,更要將孩子的感官經驗與真實世界做結合,讓它能將已有的經驗應用落實於生活中。

語文活動:從豐富孩子的語彙和字彙開始,漸進至寫、讀、分析辭類句型等,旨在幫孩子更有自信的表達自己,與外界的溝通管道更順暢。

數學活動:藉由簡而繁,由具體而抽象的數學教具,讓孩子循序習得1~10的概念、連續數、十進位系統、四則運算的概念、分數等。讓孩子以快樂的心情接觸數學而不害怕數學活動。

 另外還有文化活動(包括人文、地理、生物、科學、藝術等等),以及美勞、體能、音樂等活動在環境裡穿插進行,使得整體活動更豐富、更生動活潑,也更合乎孩子的需求。

 
8.什麼是敏感期?                                Top
 透過觀察,蒙特梭利博士注意到,無論哪一個孩子,只要到達某一個年齡對某些事物會有特別有興趣而且會想要做。 她感到疑惑:為什麼那個時期會想做那些活動呢?荷蘭生物學家杜佛利斯提出她長期對生物觀察所得-所有生物在幼年都有一段「敏感期」,在這段短暫時間中,牠對某些事物的感受性會特別強。蒙特梭利接受杜佛利斯的說法,開始把人類幼兒期所呈現的各種特徵和傾向,以「敏感期」的現象來說明。 

 這階段的孩子會愛上他們的環境。用蒙特梭利的話來說,就是「孩子與環境談戀愛。」他們不斷地在環境中找尋成長時所需要的東西,以致於全心投入,而對週遭的其 她事物都視而不見。而且,孩子在敏感時期和環境接觸的那股能量是非常強烈的。大人可能驚訝於孩子忘我的反覆不斷進行某些活動,但孩子仍然持續進行著。

 敏感期包括:秩序、語言、動作、感官的精練、對微小事物、社交禮儀等等的敏感期。

 
9.在蒙特梭利環境裡的「工作」為何稱為「工作」?         Top

 蒙特梭利博士說:「孩子既是工作者,也是生產者,儘管他不能分擔成人的工作。但她的工作是既困難且重要的,那就是自我的建構。」

 在環境中每一樣教具皆有其特殊的功能與目的。導師觀察孩子,然後一一引導示範孩子操作的方法。孩子從示範中看到整個過程,了解如何開始、如何進行和如何結束工作,慢慢孩子建立起秩序感與專注力。同時經由孩子自己選擇、自行操作與收拾,整個過程讓孩子親身參與有始有終。如此孩子慢慢的去創造自我,建構自我。所以我們稱它為「工作」。此一工作和漫無目的的玩到一半隨時都可以中斷的遊戲,根本上完全不同。

 
10.蒙特所利環境裡的自由與紀律                      Top 

 蒙特所利博士將 自由稱為「發展過程之鑰」。孩子擁有行動的自由、選擇的自由,其心智及體魄才得以發展合一,其獨特人格才得以成形。他對自由的定義並非為所欲為。在兒童的人格發展過程中,成人允許孩子為所欲為,等於是讓 他們受一時的慾念與衝動擺佈,這往往會傷害別人、環境,甚至於他們自己。事實上,蒙特梭利博士所指的自由意味著自我控制,能做選擇的事,而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為了培養孩子的紀律,成人必須從孩子小時後起,設立適當的生活規範及行為限制,執行時更要堅定、公平並前後一致。成人也必須時時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學習及模仿的典範。事實上,自由與紀律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孩子可享有的自由的多寡,應視本身的自律及負責能力程度而定。

 
11.蒙特梭利教育下的孩子會失去創造力?                   Top

 蒙特梭利教學環境包括五大項,日常生活活動、感官活動、數學活動、語言活動和文化活動,涵蓋廣泛。幼兒透過導師的引導,自發性選擇與反覆練習建立起次序、邏輯、思考、判斷、推理等基本能力,孩子學習到對真正事物的瞭解。

 有了真實生活的經驗,孩子的創作可變化多端,想像無限。創造力與真實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並非只有公主、王子式的幻想。透過實際的活動練習,孩子就能熟能生巧,巧則變,變則通,變就是一種創造,通就是把所創造的應用出來並融會貫通。

 

12.如何培養專注力?                               Top

 當孩子反覆不停地操作同一件事時,便能夠進入「專注」的境界裡。蒙特梭利發現「專注」與「反覆進行」之間的關連性。同時它產生另一個疑問:「在什麼條件下會反覆進行呢?」 她進而更深入的觀察。最後,她發現當蛤子只要是「自己來選擇」時,就會有「反覆進行」的現象。「自己自由的選擇」是出發點,自由選擇和反覆進行有密切的關連性。

自由選擇→反覆進行→專注→懷著充實感及成就感地結束活動。

在家裡父母也可協助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在畫圖、玩玩具或閱讀時避免干擾他。

-別讓孩子一心二用,如吃飯時不要看電視或聽教學錄音帶。

-不要催促孩子,預留充分的時間。

-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及反覆的機會,並依孩子的需求,讓他們可以多次的反覆操作。

-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並給予適當的引導。

幫助孩子建立成功的經驗才能培養出真正的專注力。

 

13.蒙特梭利教育中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Top

 學校像一個小社會,提供一個讓孩子有同儕接觸的機會,每個人可以認識彼此。在混齡環境所提供的社會性互動更具挑戰性、多元性,從中建立出來的友誼更具深度。

 環境中講求個別教學與獨立操作,聽起來好像是將幼兒孤立了,失去社會性互動的機會,其實不然。蒙特梭利教室是個小型的開放社會,社會性互動自然產生。如:要穿越經過別人前面時要對其 她幼兒說借過;與別人共同工作時,彼此要協調個人所應負的部分,以求順利達成工作;當某些工作已有人在操作時,而她也想要工作,它必須學習等待;當有訪客時孩子以主人身 份招待客人,以及彼此間的打招呼;有些活動進行中孩子會分享她所準備的食物等等。

環境裡的互動發自自然,是生活化的。

 

14.為什麼使用「導師」而不用「教師」的稱謂?              Top


 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堅持在環境裡引導協助孩子工作的人,不使用「教師」這個稱謂。她特別用“Directress / Direction”(引導員)來稱呼環境裡的工作人員,因為她認為「導師」是「協助孩子幫助她自己成長」的人。

 在環境裡,孩子、導師和環境三者是並存的,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導師像座橋,讓孩子與環境有良好的溝通管道,她(或她)不僅僅是「教學者」,故用「導師」來稱呼 她(或她)。

 

15.如何才是稱職的蒙特梭利導師?                       Top

 一位稱職的蒙特梭利導師必須建立正確清楚的教育觀念、具備完整的專業知識以及擁有適當成熟的人格特質。

 觀念方面,她(或她)必須很清楚掌握並且認同蒙特梭利博士所謂「教育為生命 支柱」的真諦;專業知識方面,她(或她)必須接受嚴謹的師資訓練,養成觀察孩子以洞悉其需求的能力,並且時時刻刻全方位進修以充實自我;人格特質方面, 她(或她)不但要穩定、自律、樂觀、積極、負責、合群和喜好挑戰以外,還必須具有同理心、包容心、和自我反省、察覺和修正的能力。

 除了以上的條件之外,最重要的是, 她(或她)和孩子共處時,必須願以一顆最謙卑的心,不畏辛勞困難,擔任兒童的僕人。最後,她(或她)願將這份工作所帶來的自我成長視為最大的滿足、最高的價值,以支持 她(或她)繼續往前邁進的原動力。

 

16.導師在蒙特梭利環境裡的角色為何?                     Top

在蒙特梭利環境中,導師擔任多重的角色:

◎ 環境的準備者和維護者
  為孩子準備和維護一個豐富、有秩序、乾淨、美觀、吸引人,且是為孩子量身打造
  的環境。另外則要提供 詳和、自在、自由的氣氛,和尊重自己、她人及環境的紀律
  。

◎ 敏銳的觀察者
  隨時觀察孩子的興趣、需要、困難、能力和人格的特質等,以便環境和成人可以適
  時、適性地幫助孩子的生命成長。

◎ 孩子的引導者
  根據對孩子的觀察及蒙特梭利教育的專業能力去做判斷,以愉悅,熱心的態度,引
  導孩子去接觸環境。並幫忙 她克服困難,排除干擾,讓孩子能從專心工作中建構自
  己。

◎ 環境中的媒介
  與孩子溝通、傳遞環境中各種訊息與父母溝通。

 

17.蒙特梭利環境為何僅配備一位導師和一、兩位助理導師?       Top

在蒙特梭利的環境中,兩到三位彼此默契十足的成人便綽綽有餘,再多的成人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原因有四:

一、成人太多時,會傾向過度幫助孩子或是孩子太依賴成人,導致孩子發展獨立能力
  受阻。

二、成人太多時,孩子因傾向找大人幫忙,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忙機會自然減少許多,
  孩子的社會化發展也會單調許多。

三、成人太多時,成人之間引導孩子的方法、規範的標準、甚至於執行的堅持度均會
  出現落差, 她們之間培養默契的困難度也相對提高,這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而阻
  礙其獨立能力的培養。

四、成人太多時,成人彼此之間也會互相產生依賴,工作態度變得鬆散,進而影響一
  個班級的正常運作。唯有成人的人數有一定的限制,而成人之間的觀念、態度、
  標準以及方法必須一致之下,孩子的自主獨立能力以及社會互動才有發展的機會。

 

18.蒙特梭利教學對雙語教育的看法?                     Top

 從蒙特梭利的發展歷史中,我們看到她的發展由歐洲、美洲、亞洲、非洲乃至世界各國。當環境中自然擁有雙語、三與或多種語言時,蒙特梭利教育就能發展出適合各種環境的本土性語言教學活動,由此可證,蒙特梭利博士相當重視孩子的語文教育與文化背景的契合。所以蒙特梭利教育對幼兒學習態度,是提供一個預備好的環境。幼兒在此預備好的環境中,吸收所提供的各項資訊,所以 它是一個自然的學習環境。幼兒自己決定她要學什麼?何時學?語言的學習也是如此,若環境中提供多語言的環境,幼兒即能在自然的情況下學習到多種語言。 

但需在幾個大前提之下:

 1. 真實生活環境中須有該種語言的使用機會。
 
2. 必須從母語的學習出發,以習得基本的發音及語法結構。
 
3. 在多語言的環境中,每種語言的傳達者是由特定的人,如國語和閩南語分別
   由不同的人來說,帶領幼兒作語言的學習。

 

19.家長應如何與蒙特梭利教育相互配合?                   Top

◎ 父母應該要了解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蒙特梭利說:「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愛
  孩子就是放手讓孩子動手做其能力所及的事。

◎ 尊重孩子而不是伺候孩子,例如:孩子可以自己餵食,就讓她自己動手吃;在家裡
  可以讓孩子自己穿著及整理衣物、收拾玩具放回固定位置。

◎ 耐心接受及愛心的等待孩子學習的時間與方法。如:孩子的手眼協調尚未發展完全
  ,不要急於讓孩子用筆練習寫字。

◎ 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長,欣賞孩子的優缺點。

◎ 與園所、導師做正向的溝通。如:提出對孩子學習活動合理的質疑。

◎ 落實親子活動。帶孩子出去玩,欣賞風景,觀察動植物,並陪孩子做運動,爬山、
  游泳、走路,陪孩子閱讀、聊天、分享心得。

只有家長和導師在理念上與行動上通力合作,才能讓蒙特梭利教育落實在孩子的身上。

 

20.父母應如何看待孩子?                            Top

 蒙特梭利博士曾經說過:「千萬別把孩子當成呆滯的個體,舉凡他會做的每一件事都歸功於我們大人,或是把他當成一個空罐,有待我們將她填滿。事實上,是孩子造就大人,每一個成人都是由自己的童年所塑造出來的。

 而我們的 孩子正吸收週遭世界的訊息,將之塑形融入未來的成人裡。」父母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真正是什麼樣子:孩子天生有一種渴望成長、開闊和發展的基本動力; 她非常渴望獨立,她有強烈的自尊心且非常敏感;她是透過感官學習的,她必須從做中學;專注是她的天賦,重複是她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她喜愛真正的工作甚於遊戲, 她對做的過程感興趣,而不在乎最後的結果;她的學習大都在她的模仿範圍之內;她只知道自己的感覺和慾望,瞭解和體貼別人是成人的特質,需要多年的社會接觸慢慢培養出來的。

只有充分瞭解孩子真正的樣子之後,父母才能給予她最是當的幫助。

 

21.蒙特梭利教育的師資訓練課程內容為何?                  Top

 首先,需選擇由國際認證的蒙特梭利師資訓練中心。通常是一年的課程,也有分成數個寒暑假完成的。

 其內容則包括完整的理論課程、教具操作、教室觀察及實習。課程結束後,尚須通過筆試、教具操作示範及口試,才能取得「國際蒙特梭利協會合格導師」的資格。

 

22.什麼是「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                  Top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的全名為"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它是由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和她的兒子瑪莉歐.蒙特梭利先生為防止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被扭曲誤解導致謬誤,故於1929年成立此一國際組織以示正聽。

 目前該組織的總部設址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由納娜爾.蒙特梭利女士秉持蒙特梭利精神繼續為蒙特梭利教育努力工作。